【百师讲艺1】客家美术概观
文化艺术 2019-08-21

在我国赣南、闽西、粤东相连的地区,聚居着中华客家民系。其居住历史,可以上溯至约宋朝至今,在这个区域里的居民,讲的是被称为“古汉语活化石”的客家话,风俗和生活习惯都基本一致,被称之为客家人。

“客家美术”指的是在中国美术发展历史中,由客家人群体中的美术家们的创作表现与其所取得的成就与社会影响。这里的“美术”范畴包括了绘画、雕刻、书法、建筑、陶艺和民间美术等。

(一)

“客家美术”内容丰富多彩,人才辈出。根据史料记载,上溯至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闽西的长汀、上杭等地,就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画家兼诗人、书法家,凭着他们的学识才艺,在扬州这个当时经济最发达的、商贾云集、贸易繁盛之地的艺术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且颇有影响。在中国美术史上留下了他们的名字!其影响延及近现代的中国美术。

从辛亥革命胜利至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粤东的梅县、兴宁、五华等旧称嘉应州属地上又涌现出一批具有深刻影响力的美术家群。画家、雕塑家、美术教育家、建筑设计大师……风起云涌!

这群艺术家以自己毕生的精力、努力探索。力图用他们的艺术理论、专业作品来唤起民众对艺术的新的认识。留下了大量艺术作品。

他们都是从经济不发达的贫困山区走出,带着客家人淳朴、坚毅的品格;孜孜以求的、坚韧的学习、探索精神;刻苦钻研、传承创新!以他们闪耀着智慧光彩的艺术成就,为世人所钦佩与叹服!

另外,客家地区的民间艺术也相当发达。木雕、石刻、陶瓷等都有突出的表现,这些有待进一步深入考察研究、搜集更多资料再加以整理表述。

客家地区给人的印象是崇文重教,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然而在美术方面,就相对地比经济发达地区滞后很多!例如粤东的梅州地区,很长一段时间里,公办美术院校是空白的,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笔者由新疆调回才创办了第一个大专级的美术系——嘉应教育学院美术系。2002年,梅州的两所大专院校合并,成立嘉应学院,升格为本科;2008年嘉应学院将下属各专业系升格为学院,于是才有了嘉应学院美术学院。客都梅州终于有了一所专门培养美术本科人才的、公办的、正规美术院校,有了美术人才的“育种基地”。相信今后,一定会有更多的优秀的专业人才走出广东省,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

近年来,客家地区美术人才数量大增,美术事业的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势头,其前景应该是非常可观的。

(二)

纵观中国美术的发展历史,在客家地区出现了不少影响较大的著名美术家。在绘画方面,在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年间,闽西就有上官周、华喦、黄慎等著名画家。并简要介绍如下:

上官周(1665-约1709)字文佐,号竹庄,福建长汀人,布衣,擅画人物、山水兼精篆刻,亦工诗,是黄慎的老师。传世作品为北京荣宝斋、上海博物馆所藏。著有《晚笑堂画传》。


1566365139151902.jpg


华喦(1682-1756)字秋岳,号新罗山人、白沙道人等,福建上杭白沙村人,出身贫寒,当过造纸作坊徒工,性喜绘画。他奋志读书,对绘画、诗文下苦功夫,刻苦自学、卓有建树。曾获得康熙特旨召诚,授予县丞之职,后离京出游,游历名山古迹,至杭州、扬州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擅画人物、山水、尤精花鸟草虫走兽。重视写生,构图新颖,形象生动多姿。评论谓其“领异标新、穷神尽变”、“机趣天然”。对清代中叶以后的花鸟画影响甚大。代表作有:《嘉树鸣禽图》、《山雀爱梅图》、《寒竹幽禽图》等。


1566365193888089.jpg


黄慎(1687-1768)字恭寿、又字恭懋,号瘿瓢、东海布衣等,福建宁化蛟洋人,清初“扬州八怪”之一。其幼年丧父,家境贫寒,为侍奉母亲,放弃参加科举考试,学画谋生,16岁师从同里画家上官周学画。母亲教导他“作画应多读书”,遂奋发读书、学诗、练字,兼学诸家之长,勇于创新,后以狂草笔法入画,开创一代新风,称为“诗书画”三绝。郑板桥赞其“画到神情飘没处,更无真像有真魂”。后世齐白石受黄慎画的影响,画风大变。刘海粟赞其为“怪而不怪、艺传百代”。晚年离开扬州,返回故里蛟洋。黄慎在扬州卖画为生,其人物、山水、花鸟都独具特色,传世作品有:《墨菊图》轴(故宫博物院藏)、《仕女图卷》(山东省博物馆藏)、《溪鸭图》等。著有《蛟湖诗抄》。


1566365229452048.jpg


宋省予(1909-1968)福建上杭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擅长中国画。福建师范学院艺术系教师。代表作品有:《紫藤八哥》等。

胡一川(1910-2000)原名胡以撰。福建永定人,著名的美术教育家,擅长木刻、油画。1925年由印尼回国,1929年在杭州国立艺专学油画,是鲁迅新兴木刻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1942年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新中国成立后,他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党组书记,1958年创办广州美术学院及附中,为华南、中南地区的美术教育事业作出重大贡献,并为中南美专、广州美术学院第一任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代表作品有:木刻:《饥民》《破路》《攻城》等;油画:《开镣》《挖地道》等。

粤东梅县、兴宁、五华、揭西等地,也相继涌现出一批著名的美术家。他们在美术教育、绘画、雕塑等方面具有较大影响。

林风眠(1900-1991)原名凤鸣,又名绍勤,广东梅县白宫堡阁公岭人,擅长油画、中国画、美术教育。18岁时,以勤工俭学赴法国和德国学画。1925年回国后,由蔡元培推荐任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1927年创办杭州国立艺术院任院长(后改为杭州国立艺专)。抗日战争期间辗转至重庆。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浙江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等。


1566365294974669.jpg


林风眠一辈子主张融合中西:“调和中西绘画,为中国画开出一条新路”。在呼吁、呐喊无效之后,从1940年起,他在重庆市南郊嘉陵江畔的一间破旧农舍里独居五、六年潜心于艺术探索,抗战胜利后至1979年间,他一直在探索、实践自己的艺术主张。尽管自己的作品一直被排斥在“主流艺术”之外,依然坚持到最后,成为现代中国画坛别具风格的代表人物。他在美术教育事业中做出卓越努力,成为一代楷模,是一位享誉世界的艺术家。代表作品有:《山水》、《仕女》、《静物》等。著有《中国绘画新论》等。

李金发(1900-1976)广东梅县梅南镇人,原名李权兴、又名李淑良,现代著名诗人、雕塑家。1919年其与林风眠等一起赴法国勤工俭学。在巴黎美术学院,林风眠选择的专业是绘画、他则选择雕塑艺术专业,他肯下死功夫、勤奋学习、进步相当快。1922年春,他的两尊雕塑作品入选巴黎春季展览会,在同学老师中引起轰动。与此同时,他又在法国象征派诗人的熏陶下,进入诗歌王国,成为中国象征派诗歌的开创者。李金发学成回国后,先后任上海美专雕刻教授,杭州国立艺专雕塑系主任,广州市立美术学校校长等。雕塑作品有:《孙中山胸像》、《蔡元培胸像》、《外交家伍廷芳铜像》、《邓仲元将军铜像》等。著有:《意大利及其艺术概要》、《雕刻家米西盎则罗》等并出版多本诗集。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弃文从政,成为外交官员。后移居美国。

罗清桢(1905-1942)广东兴宁人,版画家,毕业于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1932年起开始从事木刻创作,作品曾被鲁迅编入《木刻纪程》,出版有:《罗清桢木刻作品选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陈铁耕(1908-1969)广东兴宁人,版画家。1927年入杭州国立艺术院学习,后在上海加入八一艺社研究所,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参加鲁迅举办的木刻讲习会。1938年在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任教。1940年在太行山根据地创办“鲁艺”分校并任校长。新中国成立后在沈阳鲁迅美术学院任教,1959年后在广州美术学院任教。代表作品有:木刻连环画《法网》、《母与子》等。

荒烟(1920-1989)原名张伟耀,广东兴宁人,靠自学成为著名版画家。中学时期,受到鲁迅编印的《引玉集》、《苏联版画集》的影响,开始自学木刻,接受过罗清桢的指导,并与罗清桢一起合编《华光日报》附页《战地真容》画刊,每期都刊登他的作品。1950年后,他任《光明日报》编辑、美术部主任。他的木刻作品在外国文艺报刊上发表,被收入外国出版的画集,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出版有:《荒烟木刻集》。代表作品有:巨幅黑白木刻《末一颗子弹》。


微信图片_20190821132621.jpg


杨之光(1930-2016)别名焘甫,广东揭西人。早年就读于广州市立艺术专科学校、南中美院和苏州美术学校上海分校国画科。1950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接受徐悲鸿、叶浅予等教导。1953年到中南美专任教。1958年后到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先后任人物画教研组组长、系主任、副院长、岭南画派研究室主任。一生致力于大写意人物画的创作和技法研究。代表作品有:《一辈子第一回》、《雪夜送饭》、《矿山新兵》、《石鲁像》等。出版有:《杨之光画集》、《杨之光肖像画选》、《中国画人物画法》等。


1566365354735886.jpg


刘济荣(1931-2016)广东兴宁人,著名国画家、美术教育家、硕士生导师、教授。1957年毕业于中南美专并留校任教。在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作为关山月先生亲挑的助手,参与开展中国画教学改革活动。曾应邀赴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十二所高等院校的艺术院系讲学。代表作品有:《孙中山先生》、《接挑》、《黄遵宪》和大量的藏族风情作品。出版有:《刘济荣画集》、《牦牛画法》、《人物画谱》等。

此外,有一大批健在的著名画家、雕塑家、教授等等。恕不在此一一介绍了。(因篇幅所限,深表歉意!)

谈到客家书法,有两位清代的著名书法家是一定要谈及的:

伊秉绶(1754-1816)字组似,号墨卿、默庵,福建宁化人。清代乾隆五十四年进士,累官至刑部郎中。历任多地知县、知州、知府,为官清正,关心民间疾苦,有善政。擅长隶书,名操大江南北,与北方名书法家邓石如并称“南伊北邓”,驰誉书坛三百年之久。俗称“伊体”。


微信图片_20190821132630.jpg


宋湘(1756-1826)字焕襄,号芷湾,广东梅县白渡人。秀才、解元、进士,被选为翰林庶吉士。曾任惠州半湖书院院长、广州粤秀书院院长,翰林院编修,先后在四川、贵州、云南、湖北为官。他将王羲之等名师之法集于一身,自成一种风格,是清代著名书法家。嘉庆皇帝称之为“广东才子”。


1566365418827113.jpg


(三)

在概略地回顾了“客家美术”的基本情况后,我们发现这些从客家地区走出来的优秀美术家们,在他们取得的辉煌业绩的背后,都有几个共同的特点:

其一是多数人出身贫困山区,家境贫苦,自幼便具有了客家人的勤劳朴实、刻苦耐劳的本质特点。在从事艺术学习和艺术创作的过程中,都表现出一种脚踏实地、勤学苦练;锲而不舍、锐意进取的精神。这是促使他们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其二是在艺术追求上,他们都具有强烈的革新、创造精神。不肯因循守旧、固步自封。他们都做到了“心有灵苗各自探”,跳出窠臼竞自由,形成各自的独特的艺术风格。

其三是不少美术家一生饱受坎坷,却仍然坚持、坚守自己所追求的理想目标!虽饱受孤寂而不悔。随着时间的流逝,其作品逐渐展现出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享誉全国乃至享誉世界。

其四是这些艺术家都非常自觉地重视读书学习。努力通过自学提高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除了美术专业具有很高水平,还能诗文、善书法,这对于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是大有裨益的。这也为“功夫在画外”的理论提供了确凿的论据啊!

而这些,都是客家前辈们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经验,弥足珍贵!

这篇《客家美术概观》由于资料收集不够齐全,写出来难免“挂一漏万”!且作抛砖引玉之论吧!

 

主讲人(作者)简介

熊启雄,1942年1月出生于广东梅县。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丝路美术学者、中国古村落研究学者、传承岭南画派代表人物、广东省客联顾问、广东客联百师公益服务团(客家百师智库)艺术顾问、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客座教授。   


1566365498136234.jpg


1958年考入广州美术学院附中,1966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师从关山月、黎雄才、杨之光诸先生。并接受清代末科探花商衍鎏太公、国学大师商承祚爷爷的教诲与熏陶。               

1968年至1992年在新疆工作,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联委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石河子美术家协会主席。

1986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  

1993年至2002年任嘉应学院美术系主任、教授。获国家教委曾宪梓教育基金会高等师范教师奖。            

主要作品:《中国客家村居图》巨幅长卷山水画及《客家墟日图》《我骑着马儿过草原》(中国美术馆收藏)《家务事》《川流》《叶剑英元帅组画》(叶剑英纪念园收藏)《扎根果》(中国军垦博物馆收藏)《客家名人肖像》(中国客家博物馆收藏)等。       


1566365529107910.jpg

中国客家村居图选段之《铜鼓嶂


1566365542157625.jpg

中国客家村居图选段之《四菜一汤


1566365557138570.jpg

中国客家村居图选段之《林风眠故居


1566365568121371.jpg

2017年纪念叶剑英元帅作品《忠勇护孙文


出版有:《速写技法教程》(花城出版社)《熊启雄画集》《熊启雄速写》(人民美术出版社)等。     

名字被收入:《美术辞林——中国现代美术家卷》(陕西美术出版社);《中国美术年鉴1949——1989》(中国美术馆编);《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大辞典》(人民美术出版社)。

(部分内容来源于参考书目《中国美术史》、《中国美术全集》(绘画编)、《中国花鸟画史》、《中国美术史辞典》、《美术辞林》(绘画卷)、《中国美术家辞典》、《扬州八怪》、《世界客家名人谱》、《林风眠传》等,其余均为原创;本文不限制转载,但转载时需注明作者姓名、单位及出处;另根据《著作权法》相关规定,请勿删减、改编文章内容或篡改作者信息)。